1—7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 船舶市场的机遇和前景分析
1—7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
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31日在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今年1—7月,中国船舶工业行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,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部实现双位增长。
面对新形势、新要求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,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,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船舶市场的机遇和前景分析
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,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,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、装备和结构型式。具体来看,按船体材料,可分为钢质船、铁质船、木质船、玻璃钢船、铝质船、钢丝网水泥船、混合结构船等;按航行区域,可分为远洋船、近洋船、沿海船和内河船等;按动力装置,可分为蒸汽机船、内燃机船、汽轮机船、电动船和核动力船等;按推进方式,可分为明轮船、螺旋桨船、平旋推进器船和风帆助航船等;按航行方式,可分为自航船和非自航船;按照用途可分为民用船舶和军用军艇。
在船舶行业链中,上游为原材料、船舶设计及船舶配套设备供应;中游为船舶制造;下游为航运、国防军工、海洋工程装备等船舶应用领域及租赁、维修等船舶服务环节。其中,船舶制造是核心环节,围绕船舶制造环节,船舶行业形成复杂多样的行业链条。
从我国船舶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,船舶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、浙江、山东等地区,其次是在辽宁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上海、安徽等地区,其余地方分布较少。
船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为水上交通、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战略性产业,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。
从发展趋势来看,全球船舶制造工业仍以中国、日本、韩国这三个国家为主,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而欧洲以及越南、菲律宾等其他新兴造船国家的市场份额普遍较低。根据天风证券的统计,2022年1月至7月中日韩三国造船完工量之和、新接订单量之和、在手订单量之和分别占据全球的97.4%、96.1%、94.7%。
从中、日、韩三国的竞争态势来看,未来或仍将维持“三足鼎立”的状态,中国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保持领先。
根据中国造船工业行业协会数据,2022年,我国造船业完工量、在手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均保持世界第一。此外,我国造船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。
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《2023-2028年船舶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》分析
进入2023年,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。2023年1月至5月,全国造船完工量1647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15%;新接船舶订单量2645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近50%,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7%。
中国已经拥有较高的自主建造大型邮轮、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、航空母舰的能力和水平,我国的造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顶尖水准。
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》提出我国将重点发展海洋、海事、航运、船舶相关产业,发展方向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,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实施重型破冰船等研制、推进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。
当前全球已进入“工业4.0”发展时期,船舶制造绿色化、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。《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、《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》等鼓励船舶领域清洁能源推广应用,绿色动力引领船舶制造业可持续发展。
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,智能船舶将成为未来造船业的发展方向。智能船舶是指具有自主控制、远程操作、自适应学习等功能,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进行自主决策和执行的船舶。智能船舶主要包括无人驾驶船、远程控制船、自适应控制船等类型。2023年全年全球智能船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超过20%。
船舶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,分析船舶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,挖掘船舶行业的市场潜力,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,提供对产业规模、产业结构、区域结构、市场竞争、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,清晰发展方向。
欲了解更多关于船舶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,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《2023-2028年船舶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》。
关键词: